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100哲學與人生期中參考資料(台中人文系學會提供)1







100哲學與人生期中參考資料(台中人文系學會提供)


第一章


一、關鍵詞彙


生命:是具有如生長、繁殖、感覺、理性等的「自發行動」。p.6


神:是指人死後「精神」離開肉體稱為鬼,在某些特殊地區出現不尋常現象才稱為「神」。p8


天理:程眀道認為天理本存於萬物之中,人亦具有,也就是人的本性,儒家強


調的仁心、性善之本。程伊川更進一步指出人身上的天理就是人的本性。


知識即道德:蘇格拉底提出,人的一切知識活動都要符合道德要求。


魂魄:由陰陽兩氣區別而來,出生時所有肉體之神靈是由陰氣而來,稱之魄;出


生後有生命時隨之而來之陽氣,稱魂,魂魄結合而成為人的精神。p8


太一:柏羅丁提出太一為靈魂創造者,人的靈魂最重要的是回到創造者。p17


靈智:從生命現象來看,除物質外尚有第二個組成因素,稱為「靈智」或「一」或「生命力」。


仁:孔子以人性最高的表現來詮釋「仁」,即是當個人以人性的方式對待另一個


人,就是仁的表現。


識仁:「仁」即人內在本性,即是聖人之心,聖人之道,識得此道就是識仁


理氣:朱熹認為,理是形而上之道,氣是形而下之器。人之生有理才有本性,有


氣才有人之形體。理在人身上是性,氣在人身上表現最明顯與本性相混的


就是情,性與情就以人心為主宰。p12


生命力:屬生命組成的另一因素,等同於靈智。p6


禮樂:孔子說人如果不仁,則如禮何?如樂何?這是對於禮樂的一種奠基於仁之


上的直接肯定。p10


道(老子):道家所指的「道」,係指天道即有倫理規範的一種無上力量,人性之中也潛藏天道的倫理要求。p13


魂:西方哲學家將「魂」界定為三種,植物的生魂、動物的覺魂、人類的靈魂則是統合一切生命因素。p7


性善:孟子將孔子的仁發揮極致,他認為不同於禽獸的人性,便是「性善」的最高表現。p10


自然(老子):是一切價值的根本,天地萬物有一種自然規律運行其中,人也是自然的一部份。p13


靈魂:人身上應該有一個不同於肉體的生命因素,稱之靈魂。p7


性惡:荀子認為人性有好利爭奪之事,有厭惡的東西所以,人與人間無互信可言,主張人本性惡。p11


心(中國):孟子認為性善在人的行為上可由「心」印證,分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p10


佛性:佛性即人人內心清靜的本性,因此佛陀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p14


二、自我評量題


1、人除物質因素外,需要另一個組成因素嗎?


雖說生命就哲學的看法是像生長般具有「自發行動」,但從生命現象而言應還有第二種組成的因素,有稱之靈智、一、或生命力等稱呼而多數人都主張有一個非物質性的生命因素存在於生命之中。


2、如何以間接方式證明人的靈魂存在?


1)根據哲學的區別,人的靈魂呈現出三大現象,一是認識能力、二是意志(慾望)、三是藝術創作,此三種能力追求的真善美,形成了人類文明,這些成就絕非單純物質就能完成。


2)人在過世後,肉體會漸漸分解腐化,而外表並無明顯差異,顯示一定是肉體喪失了某些東西,而此某種生命因素,也就是靈魂存在的證明。


3、孔子如何談論命,又如何以仁突顯人的本性?


1)孔子認為天命是一個無法改變和否認的事實,對於命的不可測,故採取接受的態度及順應的想法。


2)孔子以「仁」作為人性最高表現,當人以人性對待另一個人時就是仁的表現,甚至以忠恕兩字來詮釋將心比心的仁者態度,如「以所不欲勿施於人」。


4、孟子如何發揮孔子的仁思想?


孟子將孔子的仁發揮極致,他認為不同於禽獸的人性,便是「性善」的最高表現,而性善在人的行為上可由「心」印證,分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更明確指出失去了這四種心性,即不是人或喪失為人的權利。


5試述荀子的性惡論?


荀子相較於孟子,是以人性的「真實面」來反省,他認為人性好利爭奪之事,有厭惡的東西所以,人與人間無互信可言,主張人本性惡,因此有人定下禮法供人們學習,使人由惡轉為守禮的善行,稱為「化性起偽」(偽即人為之意)。


6、二程如何發揚儒家心性論?


1)程明道指出天理存在於萬物,人亦具天理,人之所以高於其它動物,是因為人能從本心找出天理。


2)程伊川說明在人身上的天理即是人的本性,性即是理,此性便是先秦儒家強調的仁心,性善之本。


7、試述心學的內涵?


1陸象山肯定心即此理的說法,他說:「仁即此心也,此理也。求則得也」,心是此理的安宅的正路,將聖人之學回歸到本心具天理之說,就象山而言,天理、物理、仁義都是一貫的。


2)王陽明主張心即理,指出不失其本心就是聖人之學,心之良知才是真正的知識,心之良能才是真正的德行,,知行合一便將心之本善建構起來,以一種本體之善來詮釋人性最高貴的一面,也是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重要之處。


8、試述老子的道即生活觀,莊子如何發揮?


1)老子對道的描述常用「破」這方式進行,破通俗思想,反對以人為方式理解道的主張,對於道的大化流行,不造作、不虛假,對道的理解越自然越好。


2)莊子對於老子的道學,更進一步以一種生活樂在其中的方式來解釋,莊子也以天籟來作比喻,他指出本心不同於人的理智,彷彿空氣一般觸摸不著,因此不會有所偏失,便能容於萬物,能物我合一道,達到道我互通的最高境界。


9、佛學如何以佛性來描述人生?


中國佛學認為釋迦牟尼佛指出,眾生平等因此「佛性」應是人人本具,甚至草木無生命個體也有,而人得天獨厚是因為人可以去發現佛性內存的事實,因此;一切唯心造,唯心能識此妙理,便能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10、畢達哥拉斯如何看待人生?


是最早探討靈魂的學派,深信人是有一個會輪迴的靈魂,在此生它和人的肉體結合一起,靈魂最主要的作用是在於了解宇宙的一種和諧,他們認為天上的星體是有生命,有希臘諸神居住,他們將星體出現時所帶來的災害與情況,加以抽象找出一種普遍的「數目字」,而人的生活便要以這些數目字來作參考,藉由每一段的生命所發生的遭遇,加以克服突破以達到靈魂反省的能力。


11、亞里斯多德如何談人的組成?


採實務且自然主義的說法,相信靈魂與肉體共組成人缺一不可,彼此相輔相成,人的靈魂有認識真理的理智能力,欲望以善為善行為目的的意志能力,並具有創造感的藝術能力,說明人身上有不同的精神能力,其主要表現是真善美追求的方向,所創文明也是人類得以主導這世界的證明。


12、笛卡兒如何以二元論談論人的生命?


強調人的理性,說明人的理性可以解決問題,認為人是由心(靈魂)與物(肉體)組合而成的,各獨立運作,兩者聯絡點在大腦的松果腺,而心並具有兩個功能,追求真理與倫理道德行為。


13東西方如何以變動觀念談人的生命?


1)中國在易經就以指出,人生的發展具有「簡易」、「變易」、「不易」等特性,在這種變動的生命特性中,隨時隨地為自己找一個安身立命的方法,是最終目的,而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也都是以不同的人生態度,試圖在變動的世界中,找到一種永恆價值。


2)西方哲學對於世界,也是抱持著在變動中求一永恆不變的思想,於是亞里斯多德指出,人的生命不應滿足於一般的美善,應追求永恆的真善美,所以人必須由不斷的由「潛能」到「實現」的過程,以便朝向更完美的目的進行。


14東西方的生活哲學有何不同?


(1) 
中國生活哲學態度由於道德的關係歸結出:


儒家:是入世生活哲學,以一種憂患意識的生命,積極入世教人,仁政與王道是念茲在茲的使命。


道家:則是避世態度,不喜歡世俗一切造作,以自然的規律為生活準則,求平靜,心與肉體間的平衡,凡事以自然而然為一切作為的依據。


佛學:則走向出世生活觀,世間一切諸法空相,皆因受因緣所限,心所造業,而使人於因果輪迴之中,如能自省佛性所在,便能明心見性斷絕無明,達涅盤境界。


2.西方哲學:以信仰為基礎追求心靈的安穩,善盡自己人性之中的靈性,就是顯揚造物主的萬能。


 


第二章


一、 關鍵詞彙


藝術:是種追求美的心靈活動、是一種技術或才能、模仿、情感的傳達。


技術:一種活動、學習的知識或才能。


藝術模仿論:古希臘哲學家如;赫拉克利圖斯認為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柏拉圖認為藝術品是人類模仿理型世界的影子、亞里斯多德認為像音樂繪畫等是模仿藝術。


赫拉克利圖斯:古希臘哲學家,他認為美是和諧,而在變動的相異中卻隱然形成某種和諧,自然是由彼此的相對立組成,而藝術的和諧也是如此,如長短音產生動人的樂曲。


理型論:柏拉圖他認為經驗世界外有一個理型世界,才是真實存在,而經驗世界的一切皆是理型的具體化(表現)所有個別事物都是理型的影子,藝術品不過是理型世界「影子的影子」。


柏拉圖: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弟子。


詩學: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以詩歌、戲劇與音樂來說明其主張,這一切都是模仿,只是模仿媒介不同,所取對象不同,方式不同。


亞里斯多德: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弟子。


托爾斯泰:認為藝術是將自己的情感傳達於他人,藉助視覺或聽覺感受他人情感的表現,並相互共鳴 


藝術傳達論:藝術是一個人有意識地藉由外在符號,將親身情感傳達他人,使他們感受並經驗這些情感 


藝術的起源:有從心理學角度,有主張源自人類自我精神上的需求,或認為源自於遊戲活動中所產生的幻想或自我情感的抒發,亦具有社會意義的活動。


席勒:認為藝術創作世界由想像參與遊戲,在遊戲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


朗格:德國學者,著《藝術的本質》,指出藝術形式成熟的遊戲,出自於成人


的觀念,除了自我表達外,還希望將它擴張為具有社會意義的活動。


藝術的表現:有三要素,藝術的材料、形式、內容等。


藝術的形式:包含;對比、漸層、比例、反覆、對稱、均衡、節奏、調和、統一、


單純等原理。


藝術的內容:是藝術作品通過形式所表現的情感意志,及其隱含的某種內涵,及個人信仰、觀念、情感表達或人生中的事物或真理。


丹納:法國哲學家,以植物學為例說明作品產生如植物般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藝術品有一定的汰換規則。


藝術作品的存在:不是偶然或無中生有,是藝術家用具體材料為媒介,再以某些方法技巧加以創作,在此過程表達自己的情感意識,也讓欣賞者領受藝術家的情感。


藝術作品的產生:藝術家用他善於辨別事物特色與基本性格,藉諸各種有形無形的媒介,實現其藝術觀念於作品之上。


藝術與人生:藝術與人生息息相關自然而然產生於人類諸多活動中,非獨立於人類生活之外。


二、 自我評量 


1、「藝術」是追求美的心靈活動,分別舉例繪畫、音樂、文學三領域的藝術品?


1)繪畫如印象派畫家莫內的〈印象‧日出〉。


2)音樂如中國琵琶曲十面埋伏》。


3)文學如曹雪芹的紅樓夢》。


2、赫拉克利圖斯認為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請舉例說明?p30


如混合高低不同的音調、長短不一的節奏可以產生一首動聽的音樂。或是繪畫中黑、白對比色的混和,反而形成一種和諧的灰色。


3、請以柏拉圖理型論為基礎,舉例說明柏拉圖的藝術觀。p30


對藝術模仿自然建立於他的理型論,他認為經驗世界外有一個理型世界才是真實存在,而經驗世界的一切皆是理型的具體化(表現)所有個別事物都是理型的影子,藝術品不過是理型世界「影子的影子」。


4請簡要說明托爾斯泰的藝術傳達論?舉例說明之


認為藝術是將自己的情感傳達於他人,藉助視覺或聽覺感受他人情感的表現,並相互共鳴,如當看到喜劇演員誇張逗趣的開懷大笑,也會不自覺的跟著高興起來。


5藝術起源於現實生活的需求,請以日常生活為例,舉例說明。


古希臘盛酒或油之陶製古瓶上的彩繪便是一例,若僅做實用考量,根本無須在瓶身作任何繪圖。


6請簡要說明席勒的藝術起源於遊戲說。


席勒認為藝術起源於人類遊戲活動中,藝術與遊戲兩者的共同點是過剩精力的表現,同時也是一種無所為而為、不帶功利目的之自由活動。


7、請問何謂藝術的形式?p34


包含;對比、漸層、比例、反覆、對稱、均衡、節奏、調和、統一、單純等原理,是藝術家藉由各種材料運用獨特巧思,苦心安排的結果。


8、藝術品是透過哪三種要素完成藝術美的表現?p33


材料、形式、內容


9、丹納在藝術哲學一書中的觀點而言,藝術作品是如何產生的?p37


將藝術品當作一種事實與產品,以各個歷史時代中的「環境」為研究的主要因


素,以植物學為例反覆說明作品產生如植物般,適適應環境者生存,不適者淘


汰,藝術品有一定的汰換規則。


10請問你認為藝術與人生有關連嗎?如何使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p40


1)藝術與人生息息相關自然而然產生於人類諸多活動中,非獨立於人類生活之外。


2)凡具有美感與審美意識的活動皆是藝術生活,只要心中有美,賞花、觀海,靜觀後而體悟自然中蘊含之哲理即是藝術生活。


 


第三章


一、關鍵詞彙


美:事物中能引發人產生美感的形式或形象。p47


美感:受某事物的形式或形象所引發而產生的之愉悅感,是一種情感反應。P47


美的事物:某一形象或形式令人感覺愉快的事物,稱之美的事物。P47


快感:起於對實際要求的滿足。p48


聯想:當看見或聽見A物就想到B物,通常是兩物的性質特徵相似或經歷雷同的經驗,如:看到冰淇淋想到夏天。p48


幻想:是一種雜亂無章、缺乏統一性,任由思緒天馬行空的聯想。P48


想像:在複雜的藝術品中朝某一固定方向和必然性去想,這種想像較具客觀性且


有助於美感之產生。p48


純粹美康德所提出「純粹美」是事物本身固有的美,存在於組成藝術的顏色、線條、聲音等。p49


實用態度:將個人經驗到的知覺應用於觀賞物上所產生的情感態度。p51


科學態度:就事論事,不涉及個人主觀情感與成見,以客觀與理論的態度追求真相。p5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