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明代史 期中簡易重點



明代史 期中簡易重點




第一章




元帝國的驟興及其衰亡的厡因?




十三世紀初,蒙古成吉思汗崛起大漠,建立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下歷三大汗,至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國史上的元朝,是為元世祖,忽必烈雖為寛大有容的君主,亦諳立政安民之道,但未能創立裨益國計民生的制度,在他逝世後,宮廷內訌,官貪政爆,步入衰亡之途。




白蓮教如形成?有那些預言?




白蓮教是由白蓮社、彌勒教、明教三教混合而成。




預言有彌勒佛降生與明王出世。




紅巾起事後,群雄並起,朱元璋何以脫穎而出?




朱元璋,倡仁義、收人心、禮用賢才俊彥,以才略卓越,乃西伐陳友諒,東敗張士誠,盡有大江南北。




新王朝為何以「大明」為國號?




大明不是地名,也不是爵邑,又不是物產。應該是用文字含義,所以「大明」這一國號是出自於「明教」。




朱元璋如何完成統一大業?




1367年擺脫紅巾,以民族革命相號召,北伐中原




1368年克復大都,元順帝北竄塞外,終結了蒙元在中國的統治,是年 朱元璋在應天(南京)即位為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1382年平定雲南,1386年肅清蒙古在東北的殘存勢力,統一了全國。




第二章




明初建都何處是一大問題,是後以南京為師,其決策過程如何。




蒙元雖遠遁漠北,仍思南犯,為防範計國都宜置北方,太祖考慮過的地方有汴梁(開封)或西安。然建都北方,國用須依賴江南,不僅轉運不便,且榮勞民特甚,其最後決策,仍以初建江南政權時的應天(南京)為京師。




明太祖在經濟上採重農政策,有那些具體措施?




奬勵墾荒及移民屯田、抉植絕大部分農民為自耕農、興修水利、推廣經濟作物。




洪武年間普查戶口、丈量田地,編製黃冊魚鱗圖冊,其內容及成效為何?




黃冊實為總計土田丁口的戶籍冊,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凡各戶之丁口、田塘山地、畜產,均各以實自行呈報,再由州、縣正官查核,其有隱瞞作弊者處死。




黃冊照式樣編造四份,分別由戶部、布政司、府、縣各保存一份。因保存在戶部的一份,冊面是用黃紙,因此稱為「黃冊」。




魚鱗圖冊為總計田畝、業主的地籍冊,遇有土地產權的爭訟,即以此冊為質證。




使人民的賦役負擔歸於公平,由於魚鱗冊是由一塊塊田地相連而成,看上去橡魚鱗因此稱為「魚鱗圖冊」。




明初廣設學校,改訂科舉制度,並將學校與科舉相結合,其內容為何?




太祖在中央設國子監,地方設府、州、縣學。




以荐舉、學校、科舉并行,因學校、科舉緩不濟急,仍以荐舉居多數。至於科舉,洪武三、四兩年先後舉行鄉試、會試,但因新科進士缺乏行政才幹,乃暫停罷,至洪武十五年始恢復舉辨,並訂三年一試,遂成定例,且規定應考者必須是學校生員把科舉與學校融為一體,為唐宋以來之創舉。




衛所兵制在財政上節省經費,又有防範將領專權及分散兵力佈署之作用,試申其義。




衛所兵制係太祖采納劉基建義而建立,係我國史上最優良的兵制,結漢代屯田、唐代府兵之遺規,兼具徵兵、募兵之長,而無兩者之短,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由兵部掌兵政,五軍都督統軍旅,合之呼吸相通,分之犬牙相制。




明太祖誅戮功臣宿將,分封諸子為王,建立獨裁專制的政體,試述其過程。




帝國統一大業告成,不能不封賞從征之功臣宿將,洪武三年封公者六人、封侯者二十八人,稍後又封文臣二人為伯。但此等受封功臣,日後受太祖猜忌,大部份遭誅殺。




為鞏固國仿及皇權,所封籓王(子二十四人,侄孫一人)皆受重寄,而塞王尤尊位高權重,於是軍權盡入皇帝掌握之中。




第三章




建文帝欲以禮樂教化冶天下,實施新政,雖因失國而未成功,理想彌足珍貴,試簡述其要義。




建文帝在即位詔書中,強調其施政「亦惟寛猛之宜,誕布維新之政」,其方向則指「德惟善政,政在養民,當遵先聖之言,期致雍熙之盛」。




建文新政首要措施,是任官擇人。




建文新政主要有:提高文官地位,建立文治政府,改革部院組織,更定諸王府官制,重訂東宮官制,加強太子教育,官職宮殿參照周官易名。




明成祖雖以篡逆得位,但其武功不遜於漢武、唐宗,試簡述其貢獻。




親征漠北,先後敗韃靼、瓦剌,遷都平京以南京為留都。又征服南安,經略東北、使女真內附,開發西南、於雲南設布政司,派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國威,使大明聲威遠播,成為海陸兩棲帝國。




編纂《永樂大典》,對於中國文化典籍的總結和保護,有著無可估量的學術貢獻。




鄭和七下西洋,使大明聲威遠播,成為海陸兩棲帝國,其在政治、經濟、航海發展、華僑移殖諸方面,有重大貢獻,試簡述之。




政治方面:建文帝下落不明,成祖疑其出亡海外,故遣鄭和各處查訪。




經濟方面:南海貿易,自宋元以來,久為利之所在,鄭和出使,增進明朝與南海諸國      




                  間之國際貿易。




航海發展:鄭和遠航所率領的艦隻,陣容龐大,在七次航程中,最多時逾百艘,最少




                  也有四五十艘,最大的寶般「主帥鄭和的寶艦」長達四十四丈,寛十八




                  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般,其長、寛度不遜於今日的遠洋輪船,由此可




                  見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的進走。




華僑移方面:當時閩、粵兩因人口壓力很大,常商販海外,鄭和遠航所產生的威勢,  




                      對閩、粵兩省人民移殖海外給極的鼓勵與保障也鄭定我國華僑在南洋經 




                      商、開墾的基礎。




永樂大典的編纂,是偉大的文化建設,試簡述大典的卷冊字數和內容,以及其學術貢獻。




「永樂大典」全書22211卷,11095冊,總字數達三億七千萬字。




內容: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凡能搜羅到的中國古代典籍,都盡量包括在內。




「永樂大典」的主要價值,在於對中國文化典籍的總結和保護,有著無可估量的學術貢獻。




 




第四章




「士木之戀」如何發生?其影響為何?




瓦剌在,正統十四年七月,兵分四路入侵,宦官王振誘導英宗親征瓦剌,率 五十萬大軍倉卒就道,人懷危懼,八月初甫抵大同,即決定回師,行至土木堡,為也先追及合圍,英宗被俘,吏稱「土木之變」。




英宗以戰敗為瓦剌所俘,舉朝震怖,于謙以一身支撐危局,其經過如何?




「土木之變」敗訊至京,舉朝震怖,有主南遷者,兵部待郎于謙嚴斥其議,在孫太后主持下立英宗弟祁鈺為帝,是為景帝,尊英宗為太上皇。于謙以新任兵部尚書,力籌戰守,以一身支撐危局,瓦刺於景泰元年八月,釋回英宗,于謙為失意政客及宦官所不滿,在英宗復辟後,被殺。




瓦刺釋回英宗後,英宗與景帝猜忌日深,致有「奪門之變」其導因為何?復辟後,英宗何以冤殺于謙?




瓦刺釋回英宗後,英宗與景帝猜忌日深,在景帝病時,由石享、余有貞及太監曹吉祥合謀下發動政變,迎英宗復辟,改元天順,史稱「奪門之變」。




于謙才略明敏,至性過人,為失意政客及宦官所不滿,于謙彼以「意欲迎外藩入繼大統」的謀逆罪被判死刑。




 




解釋名詞




奪門之變:瓦刺釋回英宗後,英宗與景帝猜忌日深,在景帝病時,由石享、余有貞及太監曹吉祥合謀下發動政變,迎英宗復辟,史稱「奪門之變」。




土木之變:瓦剌在,正統十四年七月,兵分四路入侵,宦官王振誘導英宗親征瓦剌,率 五十萬大軍倉卒就道,人懷危懼,八月初甫抵大同,即決定回師,行至土木堡,為也先追及合圍,英宗被俘,吏稱「土木之變」。




西廠:憲宗為了擴大汪直的活動權限,正式成立一個機構,名為「西廠」性質以舊有「東廠」相侔。




三元及第:科舉鄉試、會試、殿試皆第一名者,明朝僅商輅一人。




永樂大典:明初徐達北伐攻入大都,曾收羅宋遼金元數代宮廷藏書置南京文淵閣。成祖即位後為了攏絡知識份子,乃展開空前的編纂群籍的工作,完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仁宣之治:仁宗(洪熙)、宣宗(宣德)之治,是盛世的守成時期,內閣輔政之制確立,司法改革保障人權,御史職權擴大澄清吏治,減免賦稅嘉惠百姓,是開國以來最繁榮富裕的年代。




開中:就是政府利用,其掌握食鹽的專賣權,規定商人把糧食運到邊防,就可以向政府換販鹽執照。




靖難之變:由於藩王跋扈,明惠帝即立後,與大臣齊泰、黃子澄密謀,削奪藩王權力。燕王朱棣於是以「清君則,靖內難」為由,打著誅齊黃二人的旗號,舉兵造反。後惠帝失蹤,而朱棣自立為帝,是為明成祖,史稱「靖難之變」。




建文新政:提高文官地位,建立文治政府,改革部院組織,更定諸王府官制,重訂東宮官制,加強太子教育,官職宮殿參照官易名。




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




黃冊:黃冊照式樣編造四份,分別由戶部、布政司、府、縣各保存一份。因保存在戶部的一份,冊面是用黃紙,因此稱為「黃冊」。黃冊實為總計土田丁口的戶籍冊,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凡各戶之丁口、田塘山地、畜產,均各以實自行呈報,再由州、縣正官查核,其有隱瞞作弊者處死。




魚鱗圖冊:魚鱗圖冊為總計田畝、業主的地籍冊,遇有土地產權的爭訟,即以此冊為質證。使人民的賦役負擔歸於公平,由於魚鱗冊是由一塊塊田地相連而成,看上去橡魚鱗因此稱為「魚鱗圖冊」。




國子監:明太祖開國,就從中央到地方都設置學校,中央學校叫「國子監」。




應天府:今(南京)。




小農經濟:明太祖秉「重農抑末」之原則,奬勵墾荒及移民屯田,扶植絕大部分的農民為自耕農,實現了富裕的小農經濟。




塞王:分封在北方邊疆以防止蒙古人南侵的,九個王被為「塞王」。




白蓮教:是由白蓮社、彌勒教、明教三支宗教團體混合而成。




白蓮社:是東晉時由,釋慧遠與佛徒雷次宗等十八人結社於盧山東林寺,同修因號白蓮社因此,稱為「白蓮社」。




彌勒教:出自佛教淨土宗。




明教:明教的前生是摩尼教,為西元三世紀由波斯人摩尼所創,唐武后時傳入中國。




紅巾:劉福通起事時,加入群眾皆以紅巾裹頭,人稱「紅巾」因燒番拜佛也稱「香軍」。




科舉:分為鄉試、會試、殿試。




荐舉:由各級官吏推舉,賢能之士,入朝為官稱「荐舉」。




商屯:開中納粟的商人以鹽商佔多數,為了獲取更多利潤,就雇民在邊地屯田墾種,這就是「商屯」。




三法司:大里寺、刑部、都察院合稱「三法司」。




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稱「六部」。




七卿:六部與都察院合稱「七卿」。




逆臣錄:藍玉案的口供編篡成冊,太祖寫序,取名「逆臣錄」。




照示奸黨錄:胡惟庸案審訊結果,太祖命人編出一部「照示奸黨錄」。




錦衣衛:擁有「三法司」以外的私刑權力,從事貞察、逮捕、審問、刑罰等活動。




詔獄:專門負責查辨政治的不忠與反動份子,關押犯人的監獄稱為「詔獄」。




西廠:憲宗為了廣大汪直的活動權限,正式成立一個機構,名為「西廠」。性質以舊有「東廠」相侔。




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




宋末三傑: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